兒子三歲半開始上學接觸第二語言(英語),到了五歲時候開始閲讀英語。他八歲整的時候開始,英文與中文達到了相似程度,兩者開始打架,造成口吃(思考預設值地兩者之間轉換)。兩個語言整整爭鬥了三年,到了11歲整時候,他思考系統拋棄了中文、確定是英文預設值,口吃改善。
兒子沒有學習閲讀中文,説他母語(中文)是處於文盲程度(像三百年前美國印地安人,只有口語沒有文字,沒有書來傳承祖先智慧)。主軸語言文字,但是閲讀思考基礎,是寫作或口語深度表達基礎。認識文字,可能有深度抽象思考,無法衍生出有深度邏輯推理、沒有深入情節發展想像力、沒有組織能力,無法深度表達自己,包括表達自己情感、或者敍述一件事情發生。若是懂文字,影響孩子思考發展。
人其一種語言作為思想情感主軸,但是如果懂這個語言文字,思想情感膚。美國成長孩子,跟著父母在家説中文,但是大部分孩子懂中文字、閲讀中文書(或者學過一點,但是中文閲讀量而)。英文方面,即使是教育移民父母,無法提供孩子像美國父母流利深度;我兒子是8歲到10歲這三年大力道加強英文閲讀、口語、寫作,才在11歲時候超過母語思考,切換成英文他主軸語言;如果移民孩子下課完全閲讀英文課外書籍,那麼孩子英文口語13歲(八年級)時候和母語中文口語達到類程度(用母語學習者國小五年級左右聽力表達水準),後改換英文主軸語言。説三年級到八年級之間這段應該要奠定紮主軸語言能力和思考根基時期,他們中文、交叉著鍊英文來思考,所以兩個語言都紮不了,代表思考維度兩者無法深入。
美國成長移民孩子中,我看到了雙語另一面:英語母語中文之間有一段打架期,要靠英文閲讀,幾年後第二語言才可以戰勝母語,成為思考主軸。這之前,無法跨越成深度思考(因為沒有學中文字,沒有足夠中文書可以閲讀)。但是這個轉換11歲之前完成,否則11歲正值孩子腦部學習跳躍,若是語言跟不上來,腦力上不來,11歲起大腦跳躍期得擺到閲讀文字能力上來了為止,但是青少年期神經元修剪和髓鞘變你。
美國成長中國孩子,中文即使學會閲讀了兩三千個字,後後會是中文成為主軸語言,因為環境是靠英文生活,而大腦是現實,會專注力轉移需要用來生存語言。美國,就算回家每天花一點時間做中文功課,中文精煉不了;但是如果英文閲讀煉,那未來以英文主軸思考,連學校教學科如數學達到深度推理,後面接著物理困難;歷史無法深入、分析,寫作無法盡意表達自己,遇到新聞無法推理來辨識;未來工作方面承受深度思考及表達內容如:律師、社論新聞記者、政治人物、教授、高層決策人物。
美國很多西語裔(中南美洲)孩子,在家父母會講西班牙語,所以孩子下了課講西班牙語(鄰居、朋友是西班牙語裔),但是認識西班牙字(他們唱西班牙歌卡拉OK時,是看不懂歌詞字幕)
)。每日學校講六個時英語,做學校英語作業,但是沒有大量閲讀英語書籍,結果孩子後,對西班牙語沒有信心,英語沒有信心。我一位西語裔朋友這樣環境下長,西語和英語兩邊笑話他聽懂(笑話是玩弄語言文字來影射生活習俗),他既沒有傳承到西班牙語文字文化,沒有拾起英語精髓(儘管如此,他英語資源是台灣正在推行雙語學校多了:英語母語教師、有英語母語同學、買菜辦事看手機打客服電話是英語交流⋯)。
主軸語言能力直接影響到孩子抽象思考基本能力,比方説算數學時候,是國語來思考。如果主要語言能力沒有得到足夠磨練,投入到第二語言,會「兩敗俱傷」,影響孩子一生。
黃夏成先生(慕真在家教育協會理事長)建議,讓孩子有能力第一種語言(母語)鍊流利後,學其他語言。他家鄉馬來西亞例:十幾、二十年前,馬國政府推動馬來文、華文、英文三種語言並,無論課程時數和比重上,三者完全一致,如今這羣孩子,「三種語言是半瓶水。」
閲讀416分,達到基本素養(二級)學生比例只有54%(國際閲讀487分,達到二級有77 %;台灣閲讀503分;美國閲讀505分;中國555分第一名)。差40分於一個年級,所以馬來西亞的閲讀程度低了國際大約兩年。
另外馬來西亞數學、科學,是全世界吊車尾3分之一。
有一點令我:即使具有家庭經濟優勢馬來西亞學生,只有2%達到最佳閲讀標(層級五 )⋯道理經濟優勢家庭會孩子教育下盡功夫、課後補習,但裡面只有2%可以達到優異的閲讀標!這個反應了主軸語言(馬來語)沒有到達深度後果;這不是因為孩子用功或是沒資源,而是因為本來應該耕耘主軸語言時間和精力除以三了。
大家,我是【麥克斯出國】小麥,初到美國移友們有些英文並流利,國內支支吾吾不出半句,到美國前雖可多加練習,但語言這種東西,要想練成,是需要下功夫。而大部分移民英語底子不太好,頭學起加難了……
美國聯邦人口普查局調查指出,全美民眾在家説語言超過350種,而幾個城市居民在家説英語人數則來。報告指出,在家説亞洲語言美國移民英語流利程度不如西語裔,其中290萬説中文美國移民中,英語流利佔44.7%。
美國《華盛頓時報》報導,洛杉磯會地區居民有54%左右在家使用主要語言不是英語,紐約市都會地區此比率38%,邁阿密佔51%,舊金山佔40%,華盛頓地區佔36%。
延伸閱讀…
美國民眾在家使用語言,範圍,令人訝異,其中印第安人語言有數十種。美國聯邦人口普查局統計專家説:“美國多數人口在家説英語、西班牙語、中文少數外國語言,但美國社區調查(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顯示,美國民眾在家使用語言多元。”
説外國語言的羣體中,在家説西班牙語者佔多數,五歲以上民眾有3750萬人在家説西班牙語,但他們學説英語學得。其中超過56%受訪者説,他們説英語流利。
而在家説亞洲語言民眾遜一籌。美國聯邦人口普查局報告指出,説中文290萬民眾中44.7%英語説得流利;140萬在家説越南語民眾,只有40%自稱英語説得。
美國有許多地方提供學習英語説讀寫機會。比如,許多孩子和成人報名英語作為第二語言(ESL)學習課程,ESL課程。這些課叫做“非母語人士英文課”(ESOL)或“英語讀寫課”。它可幫助懂英語人學習英語。
無論是移民還是留學,掌握英語成為了條件,然而還是有很多人英語理想,雅思不過,移民道路。那麼面英語這個硬傷,麥克斯出國推薦可以考慮美國EB3非技術移民,這個項目語言沒有要求,適合這類客户,並且美國EB3非技術移民綠卡配額增加,拿到綠卡機會進一步增加。
延伸閱讀…
美國EB-3非技術移民是一個僱主擔保類移民項目,申請門檻低到不僅沒有語言要求,性別、學歷、資產、工作經驗沒有要求!年18週歲超過45週歲,、身體,無傳染性疾病、無犯罪記錄可以申請,合法移民美國。申請人需要準備資料,只需要身份證、户口本、護照、婚姻證明、出生證明、無犯罪記錄證明。
申請人一步到位拿到永居身份(綠卡)後,登陸美國,只需要美國僱主工作一年,我們美國有合作僱主做擔保,需要申請人自己尋找僱主。EB-3非技術移民只需要主申請人一個人申請,能全家移民美國,這個項目可以説是國人移民美國提供了一個性價比選項。
需要注意是,美國EB-3申請人子女隨行年齡是有限制,登陸美國時候,子女年齡不能超過21週歲,否則不能父母一起登陸美國。於EB-3移民有時間排期,美移建議想移民美國且有子女朋友早日遞交申請,子女21週歲前拿到綠卡,能攜全家順利登陸美國。
2. 、實力僱主您擔保,僱主資格申請;
4. 一步到位拿綠卡,登陸美國,無風險;
5. 一人申請全家移民,簽證成功率;
雖然移民局沒有硬性指標,但是僱主來説:
(1)申請綠卡整個過程中,公司不能倒閉,公司倒閉所有申請程序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