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美國韓國家庭英語】韓裔美國人 |韓裔美國人 |韓裔美國人的百年認同苦旅 |

0 minutes, 13 seconds Read

韓裔美國人(韓語:한국계 미국인/韓國系美國人;英語:Korean American)或稱鮮裔美國人(朝鮮語:조선계 미국인/朝鮮系米國人)[a],是指擁有朝鮮族/韓民族血統美國國民。2015年美國人口調查局報告,韓裔美國人有1,882,213人[1]。韓國外交部2021年統計,韓裔美國人和旅居美國非美籍韓民族合計有2,633,777人[2]。

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結果[3],韓裔美國人分佈廣地區為加利福利亞州(45.2萬,佔該州人口1.2%)、夏威夷州(23.2萬,佔全州人口1.8%)、紐約州(14.1萬,佔該州人口0.7%)、新澤西州(9.4萬,佔該州人口1.1%)、維吉尼亞州(7.1萬,佔該州人口0.9%)、德克薩斯州(6.8萬,佔該州人口0.3%)、華盛頓州(6.24萬,佔該州人口0.9%)、伊利諾伊州(6.15萬,佔該州人口0.5%)、喬治亞州(5.25萬,佔該州人口0.5%)、馬裏蘭州(4.9萬,佔該州人口0.8%)、賓夕法尼亞州(4.1萬,佔該州人口0.3%)。

徐載弼認為是第一個鮮裔美國人,1884年甲申政變失敗後他於1885年5月26日抵達美國並1890年加入了美國國籍,韓半島美國早期移民史上另外兩個人物是韓國獨立運動人士安昌浩李承晚。

懷抱「美國夢」韓國家庭,面文化、語言完全異地,移民們克服不只外條件限制,面臨許多內心掙扎。 圖/路透社、《夢想地》劇照facebook

「家庭,外婆放棄了自己人生。」韓裔美籍導演鄭李爍(정이삭)改編家族移民故事完成作品《夢想地》(미나리,2021),不只囊括包含金球獎最佳外語片逾70個各大國際獎項、獲得奧斯卡6項大獎提名,飾演祖母尹汝貞拿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1980年代,台灣人開始大量移民美國,隨著美國移民政策放寬,許多懷抱「美國夢」韓國家庭,同時來到了太平洋另一端。面文化、語言完全異地,移民們克服不只外條件限制,得面臨許多內心掙扎。

然而,韓裔美國人移民史,其實可以追溯到120年前,其中包含需要大量勞動人口甘蔗產業、婚姻及戰爭,是讓美國韓裔人口得以成長到今日百萬程度因素。

不過就算是美國二代韓裔美國人,國籍血統雙重性影響著他們身份認同,而疫情帶來「仇亞」情緒,讓這些移民處境增添了變數。

韓裔美籍導演鄭李爍改編家族移民故事完成作品《夢想地》,囊括包含金球獎最佳影片逾70個各大國際獎項、獲得奧斯卡6項大獎提名,飾演祖母尹汝貞拿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圖/《夢想地》劇照facebook

圖美國亞特蘭大槍擊案。就算是美國二代韓裔美國人,國籍血統雙重性影響著他們身份認同,而疫情帶來「仇亞」情緒,讓這些移民處境增添了變數。 圖/美聯社facebook

回顧史上第一批韓裔美國移民,追溯到1903年。取代當時想要藉由罷工,換取勞動條件提升日本勞工,夏威夷白人甘蔗農場主朝鮮引進了101名勞工。總計直到1905年朝鮮成為日本保護國、中斷出口勞工為止,總共有7,226人移入夏威夷,其中84%20多歲男性,女性與小孩只有9%7%。

移民性別比例,讓這些男性1910年開始,轉而母國尋求配偶,並促成1,000名女性前往夏威夷。於這些婚姻,往往是透過照片決定,作為配偶前往夏威夷女性,稱為「照片新娘」。因為成家立業,讓這些男性決定勞工,自營業者、自耕農職業發展,鋪設鐵路帶來報酬,讓人開始移往美國本土。

隨著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知識份子與政治運動家開始留學名轉往美國活動,引發了二波移民峯。像是朝鮮獨立運動家安昌浩,1909年金山組織「韓人國民會」,以及後來成為南韓第一任總統李承晚,1920年代美國大力推行獨立運動,此時韓裔僑民積極奔走響應,成為戰後韓國獨立助因。

1950年韓戰爆發,隨著駐韓美軍出現,許多韓國女性「跨國婚姻」,成為新一代移民主力,總計1950年代到2000年為止,嫁美國軍人韓國女性有達10萬人。同時,瞭解決戰爭帶來孤兒問題,韓國政府正式開放外國家庭領養,其中有一半(10萬)孤兒因此安排赴異鄉,成為戰後一代「美國人」。

回顧史上第一批韓裔美國移民,追溯到1903年。取代當時想要藉由罷工,換取勞動條件提升日本勞工,夏威夷白人甘蔗農場主朝鮮引進了101名勞工。 圖/取自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韓國研究中心facebook

韓國國家紀錄院(국가기록원)文獻,1950年韓裔美國移民人口1萬人,1970年增加到6萬9千人,1980年暴增至35萬7,393人,並且下個十年速度成長。上述因素外,1965年美國修正移民法規,讓大批韓國人帶著美國夢,一波波前往新世界淘金主因。

該年10月3日,美國時任總統詹森(Lyndon B Johnson)簽署了《移民和國籍法案》,廢除種族視為移民門檻之一、取消國家移民配額限制,並優先考慮家庭團聚、技術人才移民。自此,移民變莊大道迎來「移民時代」,每年有3萬韓人移民美國,美國一度成為於缺工墨西哥、菲律賓後,第三韓裔移民國。

和1965年之前相比,移民法修改初期因為條件放寬,新一波移民轉而核心家庭單位,加上教育程度白領階級比重,讓他們找到收入工作、適應美國經濟社會環境,能夠擠身美國新一代中產階級。然而,這樣比例到了1970年代開始轉變,隨著移民人口增加、組成越來越複雜,白領階級比例84%,一路下降到80%、65%,到後領階層白領階層維持一半一半局面。

紐約曼哈頓韓國城。50年代開始,韓國移民開始湧入美國,60-70年代移民人數正式來到峯。而到了80年代,東岸包括紐約曼哈頓、皇后區開始有大量韓國移民移入。到了1988年,有15萬韓國移民定居紐約市周邊。 圖/維基共享facebook

不論藍領或白領,大量韓裔人口移入,讓韓國文化當地落地生根,而這些文化同時美國地產生化學效應,其中語言。韓文語彙主要構成,包含固有語、漢字語及外來語,全球化時代下,連住韓國韓國人,中混用英文直接轉換而來單字。不過隨著英語取代母語,成為日常生活中語言,韓裔美國人韓文,出現泛的質變。

日前在台灣引發討論「晶晶體」,韓裔美國人(及韓裔加拿大人)使用「美洲式韓文」特色,會因為韓文詞彙量,導致無意識大量使用英文單字。此外,於韓文名詞後方經會接助詞,不熟悉助詞使用情況下,韓裔美國人説到名詞時,英文帶過。

就算是使用韓文,韓裔美國人選擇詞彙時,會傾向英文翻,而不是韓文慣説法。舉例來説,搭配籃球動詞是打(하다),但於英文會説「play basketball」,因此韓裔美國人有時會打籃球説成「玩籃球」(농구 놀자)。

2011年,韓美人協會30週年社慶曼哈頓中城區辦園遊會。 圖/路透社facebook

不只語言,大量移民加上種族間羣聚效應,讓包含紐約市、聖地牙哥、亞特蘭大地,都出現韓裔移民主「韓國城」(Koreatown)。其中,位洛杉磯「洛城韓人村」(로스앤젤레스한인촌)不只是規模,同時因為1992年一場暴動聞名國際。

最初只以兩家韓式料理店兩家韓式商品店地標,阿當斯大道、斯勞森大道、西邊大道與佛蒙特大道圍繞韓人村,因為1970年代盛行髮產業,開始成為韓裔移民聚集地。加上1960年代經濟衰退,讓鄰近地區出現空屋,讓大量韓國移民得以進駐。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當地韓國移民做起加油站事業,加上韓裔移民為主力事業開始風行,讓韓人村。

1992年4月,三名白人警察涉嫌毆打非裔男子羅德尼.金,卻被判決無罪釋放,讓上千民非裔拉丁裔移民憤怒上街,並失控引發「洛杉磯暴動」。然而這起因為白人種族歧視引發事件,因為一年前,發生韓裔商店主人鬥順子(두순자)將黑人少女錯認為強盜並誤殺事件,讓韓裔街區成為非裔暴民主要襲擊目標——統計,當時造成經濟損失7.1億美金,其中韓裔移民承受達40%。

1992年4月,三名白人警察涉嫌毆打非裔男子羅德尼.金,卻被判決無罪釋放,讓上千民非裔拉丁裔移民憤怒上街,並失控引發「洛杉磯暴動」。 圖/路透社facebook

洛杉磯暴動之中破壞商店。統計,當時造成經濟損失7.1億美金,其中韓裔移民承受達40%。 圖/法新社facebook

「我們以為警察會阻擋他們,但警察保護著有錢白人居住比佛利山莊。」

「我們以為警察會阻擋他們,但警察保護著有錢白人居住比佛利山莊。」

眼見自己完全公權力「放生」,韓人村民眾決定自立自強,包含當時洛杉磯海軍戰友會成員李城進(이성진,音譯)人,無線電台號召下,不到3~4個時建立武裝衞隊,直到國民兵出動鎮壓暴動後,正式解散。

暴動期間,有一名韓裔大學生艾迪李(Eddie Lee)他19歲生日前夕身亡。相關報導,暴動第二天,他幾位朋友同屬衞隊,他們無線電台接獲通報,要混戰中保護韓國城一家披薩店,但過程中遭到自己人誤殺,艾迪李當場死亡。

後,雖然保衞家園,但韓裔移民背著槍走動、是暴民發生衝突畫面,因為媒體宣傳成焦點。韓裔美國人「形象」,自此定型。只不過,原本產生嫌隙,讓當地韓裔非裔人口間,出現了平復裂痕。

5月1日,大學生艾迪李(Eddie Lee)屍體躺前方。這張照片成為LA暴動期間照片。 圖/路透社facebook

眼見自己完全公權力「放生」,韓人村民眾決定自立自強,包含當時洛杉磯海軍戰友會成員李城進(이성진,音譯)人,無線電台號召下,不到3~4個時建立武裝衞隊。圖洛杉磯暴動時擁槍衞韓裔。 圖/路透社facebook

後,雖然保衞家園,但韓裔移民背著槍走動、是暴民發生衝突畫面,因為媒體宣傳成焦點。圖洛杉磯暴動時擁槍衞韓裔。 圖/法新社facebook

和其他族裔間衝突外,白手起家經歷,及語言環境,是1世代韓裔移民面對挑戰,他們來到美國1.5世代子女,「提早長大」。

領英和第三方使用和非必要 Cookie 來提供、保護、分析和改善我們服務,以及領英站內外向您展示相關廣告 (包含專業和職位廣告)。請閲讀領英 Cookie 政策瞭解。

延伸閱讀…

韓裔美國人

甘蔗、民兵與《夢想之地》:韓裔美國人的百年認同苦旅

一、五十歲赴美,一切零開始

我來美國完全是因為兒子緣故,之前我想過自己有一天會來到美國並這裏定居。

2007年,兒子到美國讀研究生,我過他。沒想到一到美國,看了曼哈頓地圖喜歡上這裏了。紐約,這個世界大城市有那麼多綠地公園、藝術館博物館、大學和劇院。走曼哈頓大街上,聞着陣陣咖啡飄香,我想:這我多年追求理想生活嗎?中東許多鉅坐飛機百老匯劇目,我一個普通人什麼不能留下來享受同等待遇呢?這裏不但有人們説空氣、食品處,而且到處有熱水、手紙和街椅,生活很,這一個普通女人來説有吸引力。

而且,我當時想留下來有一個私人原因:我個子,皮膚,國內人審美觀,皮膚、眼睛、個子女人才是。可是美國,韓國人眼睛我,墨西哥人個子我,皮膚我到處是,這兒不用攀比,心裏鬆。

我生活經歷順利,時候,媽媽打成右派,關進瘋人院後自殺了。爸爸娶了後媽,我日子過,所以小養成了獨立自主性格,有主見,肯吃苦,但是性子急。姥姥磨練我性格,讓我學女紅,針線活裏各種針法我基本會,是繡花。我結婚時嫁妝是自己繡,現在記得怎麼做中式盤扣呢。

我姥爺是清末科舉考試後一名探花,得到政府補助後去日本早稻田大學讀礦業專業,歸國後青島大學任教,是華光陶瓷前身創始人之一。姥姥教育我要怎麼做人做事,希望我來像姥爺那樣出國留學。當時我姓氏改了兩次,我覺得自己像是一棵人丟棄小草,出國留學只是一句夢話。

於我家庭背景,此後求學、工作和婚姻遇到了很多波折。當時我擇偶條件是:找個家庭,得。後來我結婚成家了,婚姻生活可想而知。雖然丈夫小城有一官半職,算是人上人,但我總覺得那不是我想要生活。

到美國後,我知道我想要生活是什麼,那——!可是,留在這裏生活談何啊,所以我琢磨着出去找份工作。

二、懂英文,紐約地鐵站凍得發抖幸遇幫助

這些年,教中文,我一件事情學英文了。

我剛來美國時英語爛,會説一句:We are friends。我表妹是大學英語老師,臨上飛機前,她教我一句英文:No English(懂英語),以備我遇到問題時可以用到。

到了美國後,因為英語,寸步難行啊。一個中國醫生家上班時,我每天坐完汽車要倒火車,但第一次知道怎麼坐火車。當時我説“take train”,周圍沒有中國人,連比帶劃,司機聽明白了,他問是否有人要坐火車,順便送我過去。有個好心黑人女孩專門送我過去,但是火車來時,我説一句“Thank you”,啥會説。

有一次,我到法拉盛找工作,兒子寫好了怎麼坐車,但我知道紐約地鐵車和慢車,法拉盛坐了一站下來了,出來後發現,問了好多人。一個韓國小夥子我送到了火車站。當時是二月份,下着大雪,我國內過來,知道紐約冬天有多,還穿着呢子外套和裙子。等了半天,火車站一個人沒有,車沒有。好不容易看到一列車過來,我凍了,往前衝,突然感覺有人後面拼命拉我腿,嚇死了!回頭,是個流浪漢!他之前蜷破麻袋裏,我看見他,但他聽見了我和韓國小夥子對話,知道我上錯車了,搖頭説“No”。見我怕他,他走開了。

當時天寒地凍,我凍了幾個時,產生幻覺了,覺得自己《安徒生童話》裏那個賣火柴小女孩,凍倒雪地裏了。迷迷糊糊中,我感覺有人天橋走過來。我睜開眼睛後,發現有個人端着一杯熱咖啡過來了,是那個韓國小夥子!他走了一段時間後,突然想起火車表改了,我英文,天氣這麼,怕我出問題,所以折回來了。他陪我,直到火車來了我送上車,我兒子打了電話離開。那天碰到好人了,不然自己要成為賣火柴老女人了!回到家裏,凌晨兩點了,兒子看我凍得發,嚇壞了。

延伸閱讀…

韓裔美國人

移民美國的韓人家庭的子女教育問題

三、公交車上,熱情乘客成了我美國口語陪練

英文美國生活,那後,我想着要學英文。2009年春我紐約法拉盛報了英文班,買了金卡,週一到週五,任何時段任何課程可以上。

我一週工作5天40時,剩下學英語時間並多,但我想,要想學英語,一週要40個時。那時我每天下班後趕兩時路程去上課,晚6:30學到9:30,五天共15時,星期天上一整天,沒有休息過。然後琢磨着如何利用上下班途中時間。我工作地點新澤西州,但住紐約法拉盛,每天往返要四個時,一週下來有20個時。我天上課路上複習,這樣保證了每週40課時學習計劃。我家裏人都説,沒見你學習,怎麼英語那麼。他們知道,我上下班路上下了多少功夫!

因為地鐵,可以看書,所以這麼多年來我地鐵裏來捨不得睡覺,覺得那是浪費生命。但公交車上書想吐,既然不能看書,我想着不能浪費掉這段時間。看周圍乘客是老外,主動和他們聊天,練習口語。因為我坐下午四點半公交車,因此和每個人熟了。每天一上汽車,司機會領着大家一起喊:Ping!我車上他們唱中文歌,大家聊得開心。有一天上車時他們突然改了詞:Ping!Happy Birthday!我感動得淚眼汪汪,明白他們是怎麼知道我生日。

每年中秋節,我帶一盒40元月餅,大家分着吃。盒子上印着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我試着講這些故事他們聽,看着他們臉上表情,我覺得他們能聽懂意思,心裏提多興了!司機開心,啥都跟我説,我和她練口語。她女兒舉辦訂婚儀式時,邀請我參加。一段時間見,她誇我口語“much better”,心地張羅要我介紹男朋友。我口語能練出來,因為我有一幫美國陪練啊。

學英語這麼多年,我覺得思維是,要儘量美國人思維去表述,這樣學起來會。我有個同學,國內是企業部門主任,學英文認真,但是説話是繞來繞去,讓人搞不懂。我告訴她,老美説話喜講,然後做解釋,而且要直接,不要繞來繞去。她每次我説話提醒:説主要。嚇得她見了我一説話張。她説:説了一輩子北京話,到你這兒磕巴了。

英文學到我這份上,覺得不知所措。有時覺得後悔,學了這麼多年常用那麼十幾句,單詞量超不過300個。有時覺得它像一條蛇,滑來滑去抓不住,有些意思表達沒有説法,看當時語境背後意思,這得看你西方文化瞭解程度了。我想我這個年紀搞懂一個背後上吃奶勁了,想弄懂它背後背後是可能了。

四、告誡兒子回國不要講美國,還是有朋友飯桌上翻臉

美國生活了這麼多年,我生活習慣、思維和觀念有了許多變化。

剛來時我會得到心人幫助。一次我公交總站買票時,發現錢包不見了,急得抓耳撓腮。旁邊一個女人見了,我5塊錢,問我:夠嗎?有幾次地鐵裏,卡怎麼刷不了,身後有人説,go through(過去吧),然後幫我刷了。這我喜歡美國地方,人人之間,哪怕是陌生人之間,基本需要防範,可以放心地去信任方。這兒社會,人人之間是關係,不是攀比關係。

國內如果你,沒有人願意幫你,笑話你;如果你富有了,他們嫉妒你。兒子回國前我囑咐他:不要説美國這那,説多了會招來嫉妒和麻煩,結果他回去有人飯桌上和他翻臉。

  鄭相根家位於漢城落成一棟摩天公寓樓高層,從窗口可以看到城市風景。室內牆上掛着現代藝術作品,門邊斜靠着一個名牌高爾夫球袋,等待主人們清晨出門運動時使用。

  然而,無論生活如何安逸,43歲土木工程師鄭相根是決定離開韓國移民海外。鄭相根移民國家是美國。像他,韓國每年有數百名事業有成人士舉家遷往美國。

  韓國一家國際建築公司擔任常務董事鄭相根承認:“韓國,我走是一條精英道路,這裏我可以鬆地度過一輩子。”但是,他説:“今天美國是世界中心,能人們限度地提供所需東西。話説,‘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希望我孩子們能美國標準成長。”

  今天韓國移民一族,他們相差不到一代人韓國上一批移民相比,身份背景有了變化,當年人們出國是發財,而今是了韓國人希望國外尋到一片生存空間。

  上個世紀70到80年代之間,韓國移民海外主要是下層平民家庭,出國原因是希望通過移民海外來改善經濟狀況。

  到80年代,韓國經濟開始起飛,韓國人創造了遍地機會和希望。很少有人想通過出國發財了。想出國往往是那些韓國最人,而出國原因,是這些人發現,無論今天韓國和過去相比是如何和開放,但不能達到他們理想程度。於是唯一選擇移民海外了。

  統計,1980年,有3萬名韓國人獲得了美國簽證。但到去年,有6696名韓國人去美國。不過,雖然總體移民人數減少,收入階層出國人數增加。韓國外交通商部提供資料,韓國中高收入階層人大量移居國外,去年12月720人,今年2月增加到926人。漢城一位移民顧問説,如今移民韓國人國內有經濟基礎,主要拿投資移民簽證。

  今天,移民國外那些韓國中產階層中佼佼者,銀行户頭上有25萬美元或多存款。他們出國理由包括:嚮韓國有廣生活空間。另一個理由是,希望國外能得到專業發展。

  讓下一代得到教育是促使韓國成功人士出國另一個主要原因。像鄭相根夫婦,很多移民美國韓國人希望他們孩子美國能學到獨立個性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個人品質,而這些是韓國學校很少能做到。

  鄭相根39歲妻子耿雲説,她今年晚些時候移民到美國西雅圖地區十分嚮。看到11歲女兒每天晚上完成家庭作業要忙到11時,心裏十分,想能讓兒女們到美國受教育。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