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福利政策】2022年6月26日 |香港便覽 |社會福利署 |

0 minutes, 1 second Read

第一屆政府社會福利署開支增幅,較第二、三及四屆。這是我過往描述社會福利開支增幅第二波後半部。第一波是1970年代前港督麥理浩年代,第二波是1992年後前港督彭定康年代,是於彭定康社會福利開支增幅起動始於其任期後半部分,加上部分計劃推行延誤,令到開支增幅反而是出現於第一屆特區政府任內,這説瞭為何第一屆特區政府財政受到亞洲金融風暴重創出現多年赤字而試圖削減社會保障8及社會福利服務基線9開支時,社會保障及社會福利服務開支不跌反升主要原因。

從上表,大家可以觀察到第五屆政府社會福利署開支增幅(57.2%)是歷屆冠。若包括「職家庭津貼」10兩倍多(234.1%)增幅,社會福利開支增幅。第五屆政府社會福利署社會福利服務開支增幅(65.5%)於社會保障開支增幅(53.5%),而非如一些坊間評論指今屆政府社會福利服務增幅,而增加主要是社會保障開支。社會福利服務中,服務開支87.1%增幅及復康服務62.8%增幅。不過,大家可能留意到第四屆政府社會福利署開支增幅(48.8%)十分,這是我加入政府前,描述第四屆政府社會福利政策已有啟動香港社會福利開支增幅第三波先兆;而第五屆政府社會福利開支增幅可算是正式第三波。不過,我複,社會福利服務開支增幅,是服務復康服務,仍只是在追落後,社會需求有段距離。

近年有評論指香港社會福利制度是奉行「剩餘社會福利模式」。我認為這個超過半個世紀「」學術名稱來理解香港社會福利制度十分過時,我大學教書有30年沒有用這種概念。我們可以説1970年代公共援助制度(Public Assistance)(即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前身)是源於「剩餘社會福利模式」,但彭定康年代推出綜援計劃是一個剩餘社會福利模式;若看歷年公共福利金計劃發展,包括高齡津貼(即「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及傷殘津貼,是公共福利金計劃以外職家庭津貼計劃和兒童發展基金,「剩餘社會福利模式」來形容。若加上社會福利服務預防及發展功能,不是「剩餘社會福利模式」。若説今天香港社會福利制度具「剩餘社會福利模式」影子,,它香港1950年演變出來制度,社會福利署只是1958年才成立。

1是措施有100項,改善措施多。

3希望大家留意到這部分分析是「社會福利署」開支,而非「社會福利」開支。

4由2004-05年度開始,學前學費津貼開支,社會福利署轉為教育署/教育局。

社會福利署負責執行政府社會福利政策,並統籌和發展香港社會福利服務,包括社會保障、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醫務社會服務、小組及社區工作、青少年及安老服務、疾人士康復服務、違法者感化工作及住院訓練。

201213年度,社會福利署開支預算總額435億元。這435億元當中,294億元經濟援助金,101億元提供予非政府機構經常資助金,12億元僱用服務開支,其餘28億元部門開支。獎券基金是資助非政府機構開支經費來源之一。201213年度,獎券基金預算開支為12億元。

社會保障:推行社會保障是政府責任。政府主要是透過供款社會保障計劃,有需要人士提供援助。社會福利署管理社會保障計劃有以下五種:綜合 社 會保障援助計劃( 綜援) 採用現金援助方式,協助有需要家庭達到入息水平,應付生活上基本需要。援助金分為下列三類: 不類別 綜 援受 助 人 而 發 放 標 準 金 額 , 應 付 本 及 需 要 ; 據 個 別 受 助 人 別 需 要 而 發 放 別津貼,支付租金、必需交通費、學費及膳食費用;以及發給類別受助人長期個案補助金、單親補助金、社區生活補助金及交通補助金。身體失業受助人參加自力更生支援計劃,該計劃目的是

透 過 提 供 個 人 業 服 務來 幫 助 他 們 力 更 生 。 綜 援長 者 廣 東 及 福 建 省 養 老 計 劃 下 , 符 合 既 定 申 請 資 格 綜援長者如選擇到廣東或福建省養老,可繼續領取現金援助。

公共福利金計劃設有高齡津貼及傷殘津貼,目的是提供定額津貼,應付長者和殘疾人士需要。年齡6569歲高齡津貼申請人接受經濟狀況調查,而年70歲長者接受經濟狀況調查。傷殘津貼是發給身體而相等於完全失去謀生能力人士。

延伸閱讀…

香港便覽- 社會福利

香港社會福利開支增幅的第三波(2022年6月26日)

暴力及執法傷亡賠償計劃因暴力罪行或執法人員使用武器執行職務而引致受傷人士或死者遺屬提供現金援助。交通傷亡援助計劃向道路交通受傷人士或死者遺屬迅速提供經濟援助。此外,社會福利署並天災及其他不幸事故災民提供緊急救濟,包括提供飯(或以現金代替膳食)及其他必需用品。

社 會 保 障上訴委員會是獨立非政府組織,由非官 方 人 士 組 成 , 負 責 處 理 市 民 不 滿 社 會 福 利 署 社會 保 障 福 利 申 請 資 格 和 發 放 情 況 所 作決 定 而 提 出 上訴。

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社會福利署及非政府機構提供各類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目的是維持和加強家庭功能。現時,分佈全港各區社會福利署及非政府機構營辦62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兩間綜合服務中心,有需要個人或家庭提供一系列預防、支援和補救服務,包括家庭生活教育、親子活動、諮詢服務、義工培訓、外展服務、小組及活動、輔導和轉介服務。中心並延長開放時間,方便市民獲得所需服務。社會福利署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為有虐待配偶/同居情侶、虐待兒童及兒童管養權爭議問題家庭提供服務。本港設有五間婦女庇護中心,面家庭暴力或其他危機婦女及其子女,提供棲身。露宿者服務包括設立露宿者綜合服務隊、臨時收容中心及市區單身人士宿舍。

至於兒童福利服務方面,社會福利署及非政府機構提供多項服務,包括日間及住宿服務,為需要照顧或保護兒童及青少年,提供照顧。幼兒中心督導組負責日間幼兒中心(未滿三歲兒童而設)和住宿幼兒中心(為六歲以下兒童而設)註冊、管制和視察工作。教育局學生資助辦事處管理須接受入息審查園及幼兒中心學費減免計劃,為那些有需要把子女交由幼兒中心日照顧家庭提供援助。領養課聯獲認可機構安排本地及海外人士領養兒童。中央寄養服務課負責推廣和統籌招募寄養家庭事宜,以及發展寄養服務。家庭生活教育透過一系列教育性或推廣性活動,維繫和鞏固家庭角色。家庭生活教育資料中心負責提供這項服務所需視聽器材及資料。社會福利署熱線服務全日24小時運作,提供社會福利服務資訊。指定時間內,當值社工提供即時輔導及支援。社工當值時段以外,市民可選擇電話轉駁到非政府機構營辦熱線及外展服務隊,尋求社工協助。

延伸閱讀…

社會福利署- 主頁

香港福利怎麼樣?

醫務社會服務:社會福利署醫院管理局轄下公營醫院和專科診所,以及衞生署部分門診診,設有33個醫務社會服務單位。醫務社會工作者為病者及其家人提供服務, 包括個人及小組輔導、經濟援助、房屋援助、轉介病者申請康復服務及其他社區資源,幫助病者全面康復及融入社會。

社區發展服務:這項服務目的是透過各項社會工作服務,鼓勵市民識別他們需要, 運用社區資源解決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社區歸屬感。非政府機構13間社區中心、17個鄰舍層面社區發展計劃及一項邊緣社羣支援計劃提供社區發展服務。

青少年服務:全港有138間非政府機構營辦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採取全人和綜合服務模式,兒童及青年提供多樣化服務,包括個人指導及輔導、身處不利環境靑年提供支援服務、社羣化服務、培養社會責任及發展個人潛能活動。目前,社會福利署策劃及統籌小組負責促進及統籌各區青少年發展服務。該署並透過34間非政府機構,478間中學提供學校社工服務,協助學生盡展潛能及處理他們學習、社交和情緒上問題。為了促進青少年全人發展,社會福利署2005/06學年2011/12學年,負責統籌及推行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創成路」— 賽馬會青少年培育計劃。基金撥款資助下,社署2013年推出社區本青少年培育計劃,協助初中學生,以往參有關活動和有大社會心理需要學生,地成長。

非政府機構16隊地區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及18隊深宵外展服務隊主動前往離羣青少年常到場所,接觸那些參傳統社交或青少年活動並易受不良影響青少年,提供輔導、指引及其他福利服務。顧有需要青少年,更設有社區支援服務計劃、濫精神藥物者輔導中心及戒毒輔導服務中心。社會福利署藥物倚賴者治療中心牌照事務處負責執行有關藥物倚賴者治療康復中心發牌、管制及視察事宜。

安老服務:安老服務方面,社會福利署策劃並統籌長者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和院舍照顧服務運作。社會福利署提供廣泛的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包括長者地區中心、長者鄰舍中心、長者活動中心、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單位、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綜合家居照顧服務、家務助理服務及長者支援服務隊,讓長者盡量留社區生活。該署資助不類型院舍設施,包括長者宿舍、安老院、護理安老院、護養院及合約院舍,滿足那些、社會或其他理由而不能家人同住,不能獨自生活長者不需要。長者宿舍及安老院轉型提供持續照顧護理安老院。社會福利署設

Similar Posts